瑞士信贷陷入危机,瑞士信贷十大股东
同年2014年,瑞士签署了一项名为FATCA的美国法案。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向美国提供美国纳税人的账户信息,防止逃税。瑞士央行的声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对瑞信流动性危机和大规模挤兑的担忧,但并没有完全消除。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表示,约160亿瑞士信贷债券将变得一文不值。这些投资最终导致巨额损失,瑞士信贷成为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之一。
谭天忠与瑞信高管因小事互相不满,导致该高管辞职。为了收集证据,瑞士信贷聘请了私家侦探跟踪这位高管,结果被发现。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司法部就开始对这些大型投资银行进行罚款,其中包括瑞信、瑞银、法国兴业银行等。以瑞信为例,就加强了反洗钱和反腐败措施重新审视客户基础,加强客户风险评估和监管。然而,瑞信丑闻暴露了瑞士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也暴露了部分瑞士银行的风险和漏洞。
1、瑞士信贷突然爆雷
瑞士信贷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世界第五大财团和瑞士第二大银行。 2022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494位。 2016年,瑞士信贷因在美国市场出售有缺陷的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而被美国司法部罚款57亿美元,并被迫承认违反了美国法律。瑞信同意在法国支付2.38 亿欧元,以避免因涉嫌洗钱和逃税指控而受到起诉。
2、瑞士信贷市值
它打破了瑞士银行业长期以来保守、可靠、稳健的形象,也损害了瑞士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声誉。瑞信的交易和衍生品业务在过去几年中遭遇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导致巨额损失和声誉危机。 2017年,瑞士信贷因与美国对冲基金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存在大量杠杆交易关系,导致基金平仓,导致其高级管理层辞职和重组,蒙受约47亿美元的损失。
3、瑞士信贷陷入危机
Column/UBS将以33亿美元收购瑞士信贷。能否阻止金融危机的蔓延?瑞士信贷以保密着称,瑞士通过了联邦银行法来保护银行客户的隐私和资产安全。如果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瑞信将面临股东抛售、央行停止支持以及挤兑等压力。过去几十年来,瑞信一直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之一,拥有庞大的财富管理业务和遍布全球的客户。
瑞士信贷是瑞士第二大银行、全球第38大银行,拥有成熟资产5730亿美元。第一个主要原因是上一年预期商誉减值为16.23亿瑞郎,因为瑞士信贷在2000年以11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投资银行DLJ,交易价格是DLJ当时账面价值的近三倍。此外,瑞信丑闻还涉及众多国际名人和富豪,如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俄罗斯寡头阿布拉莫维奇等,这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瑞士逃税和反洗钱政策的质疑和担忧。